圖 | 兩化融合暨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會
在2020年10月21日的兩化融合暨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會的開幕式上,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IIP10)正式發布。該指數是受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委托研究,由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工作委員會和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研制。
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IIP10)介紹
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IIP10)是采用定基指數法,參考上證50指數等經典統計指數,以全國十大“雙跨”平臺為樣本,反映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態勢的綜合性指數,旨在持續跟蹤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時序變化、刻畫總體變化趨勢、多維度呈現平臺發展全景、準確鎖定發展提升重點,周期性衡量并持續監測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態勢、關鍵特征和價值成效。
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IIP10)設計核心內容包括1套監測指標體系、1套測算方法、1組典型樣本和1套系列指數。監測指標體系包括平臺關鍵能力和平臺價值成效2個一級指標,工業設備里連接、工業機理模型、工業APP開發、平臺應用推廣、平臺價值效益5個二級指標和14個采集項。測算方法采用定基指數法,以2018年為基期,以100為基值、以年為測算周期,綜合測算指數各期值。樣本平臺選取全國十大“雙跨”平臺。系列指數包含1個總指數,以及工業設備連接、工業知識沉淀、工業APP開發、平臺應用推廣、平臺價值效益等5個分類指數。
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IIP10)分析與發現
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IIP10)測算結果表明:
在總體態勢方面,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達172.4,近兩年以超30%的年均增速加速提升。
在設備連接方面,2020年工業設備連接指數高達251.9,上云設備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主流工業協議實現全覆蓋。
在工業APP開發方面,2020年十大“雙跨”平臺工業APP數量較2018年翻一番,運營管理、設備運維、生產制造、研發設計、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倉儲物流、供應鏈管理、質量管控等類型APP層出不窮。
在機理模型方面,2020年工業知識沉淀指數僅為128.3,機理模型的主要類型包括業務流程模型、行業機理模型、研發仿真模型、數據算法模型四大類,數據模型開發能力不足是制約工業互聯網平臺向更深層次發展的關鍵因素。
在應用落地方面,中小企業僅占十大“雙跨”平臺用戶的17.8%,廣大中小企業是平臺服務應用亟待拓展的“處女地”。
在效益創造方面,平臺在經過前期投入階段迎來收入成倍增長,凸顯逆勢發展潛力。
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IIP10)數據基礎
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IIP10)85%的監測指標數據均來源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監測分析工作。平臺監測分析工作以不增加平臺統計工作量、不觸碰平臺商業秘密為原則,以標準化的數據接口和統一規則下的自動采集為手段,以引導平臺規范發展、支撐重大工程和試點示范工作、探索平臺互聯互通路徑、構建平臺發展生態為目標,實現了對平臺發展態勢的動態感知和常態化監測。截止2020年10月19日,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工作委員會聯合一所、信通院、賽迪、工聯院4家單位的公共服務平臺,共監測到首批19家試點平臺實際用云量16.8萬臺、數據應用總量1180.87PB,匯聚了超過38.1萬名開發者、周活躍人數17.5萬人,基于平臺開發了6.5萬個工業APP、其訂閱總金額5.6億元,平臺注冊用戶數765萬個、付費企業數285.3萬家。
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IIP10)的發布將為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制造企業和平臺服務商等各方力量協同推進平臺建設、深化融合應用、完善平臺服務體系提供科學依據和有效引導,有助于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走深向實,助力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加速融合發展。
以下為PPT解讀:
指數研究團隊
李 君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副所長
竇克勤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研究總監
邵明堃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師
周 勇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師
王慶瑜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師
徐順怡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師
張 旭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工程師
監測分析團隊
張 健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系統所副所長
田洪川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主任
王睿哲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系統所工程師
王 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工程師
王青春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智能化研究所工程師
王佳音 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中心助理工程師
特別鳴謝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
鳴謝
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樹根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浪潮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
江蘇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